武警德宏支隊16年接續幫扶少數民族群眾——
愛民接力不斷線
■楊紅智 李定乾
西南邊陲,連綿的細雨漸漸染黃了山林。
清晨,天微亮。武警云南總隊德宏支隊衛生隊老隊長楊波早早就在營門口等待。已經轉業待安置的他專程趕來部隊,只為帶著“徒弟”何富強去扶貧點“認門探親”。
車輛沿著柏油路行駛,駛向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戶撒阿昌族鄉項姐村。
來到村頭阿昌族群眾戴水仙家,老人已等候多時?!鞍⒉?,你來了呀!”戴水仙緊緊握著楊波的手,拉他進屋。坐下來后,楊波一邊給戴水仙量血壓,一邊和她拉家常。
“阿奶,我馬上就要離開部隊了,今天專程來看望您。請您放心,部隊官兵依然會像親人一樣照顧您?!迸R走前,楊波向老人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。
同樣的場景,5年前也曾上演。那時,楊波從該支隊衛生員李云東手中接過了幫扶戴水仙的“接力棒”。戴水仙長年臥病在床,3個兒子均在外地打工,家中無人照料。李云東得知后,十年如一日照顧老人起居。后來,老人奇跡般地站起來了。
據了解,開展接續幫扶16年來,該支隊一次次派出醫療巡診隊,為項姐村512名村民建立健康檔案;為村里50名困難學生發放助學禮包,幫助他們完成學業;籌措資金硬化鄉村道路,完善基礎設施;結合邊境特點和民族風情,大力扶持特色旅游產業;常態開展黨建活動,不斷強化村黨支部自建能力……
如今,曾經泥濘的土路變成了平整的水泥路,雜草叢生的“窮窩窩”變成了種滿經濟作物的“聚寶盆”,阿昌族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。
烏云散去,溫暖的陽光穿云破霧,灑在富饒的土地上,一根根鳳尾竹筍破土而出……